角館在秋田縣 ,在地圖上看起來就是相當難去的位置 。但實則 JR 轉兩班車就可以到了 。坐在 JR 秋田新幹線 ,名為小町 (Komachi) 的列車 、奇異的黃色絨毛椅子上 ,今天要往山裡去 。看向窗外灰白色的天空 ,滿山遍野綠色 、乾草色交錯的景致 ,偶爾有粉嫩的一棵櫻花樹突兀立在其中 ,分明萬物尚未甦醒 ,但是花已開完了 。
包包裡塞著外套 ,戴著防風的毛呢棒球帽 ,在我們踏出角館站的那一刻 ,便知曉又被昨日的天氣給唬了 。若不是前一日在弘前瑟瑟發抖的記憶還那麼深刻 ,我們又怎會帶著不合時宜的禦寒衣帽呢 。
於是 George 與我當機立斷 ,將累贅的衣服 、雨傘通通塞進車站的 locker ,我留著帽子搭配髮型也遮陽 。
戴帽子時有戴帽子的髮型 ,一旦出門了就沒得選擇 ,只能繼續戴下去 。
角館街區西側有衣條檜木內川 ,川邊是河堤步道 ,步道上邊是櫻木花道 。這裡是相當有名的賞櫻景點 ,從櫻花情報的地圖上看 ,藍色的水邊是一團一團粉紅色的櫻花樹 ,可以想像得出那是多麼壯觀 。
雖說是櫻木花道 ,不過那是在我們踏上日本陸路前 ,約莫一週的事情了 。就像我們走過的任合一條日本河畔 ,美則美矣 ,然花已去也 。沒有櫻木花道 ,至少也是綠葉遮蔭 。踩在柔軟的土地 ,心也跟著柔軟 ,大自然的綠真是一種極美的顏色 ,穿透雲層的薄弱日光照映川水小草 ,波光柔和 ,草木清新 。
在家鄉的早晨 ,我偶爾會去河堤慢跑 ,大多在日出前出門 ,沿著溪水向東迎接晨曦 ,在眼睛感到刺痛的時候便掉頭收工 。冬日的清晨天空往往是一種神祕美麗的藍紫色 ,夏日的天空則早早透著清亮 ,我很珍惜這樣的天色 。但我從不曾感到如在日本河畔的那縷愜意舒心 。
家鄉的堤道是沒有生氣的 ,即使我也常常停下看成群的八哥在堤防的斜坡上 ,踏著腳步飛快奔馳; 或是夜鷺頂著頭上突出的一根長毛 ,像可達鴨似的 ,傻氣站立如雕像; 靠近橋的地方則是貓群的王國; 長椅往往有人過夜的氣味 。
獨獨沒有大自然和諧歡愉的生氣 。
家旁的這條堤道 ,彷彿已經沈睡許久 ,久到不會再醒來了 。
秋田新幹線角館站在武家屋敷群的東南邊 ,車站小巧 ,列車到站後遊客湧出閘口 ,成群往西北而去 。站外是有公車的 ,但多數的遊客 ,如同我們 ,會選擇散步過去 。
往武家的街道 ,離開了主幹道後 ,是沒有 「明顯人行道」 的 。只是即便是主要的道路 ,也鮮少有車輛 。當然我不是在暗示行人可以厚臉皮地走在路中間 。
散步的人不妨往巷子裡鑽 ,左彎右拐的終究可以到武家屋敷群 ,這裡沒有高樓 ,沒有遮擋天際線的障礙 。房屋大多是一至二層的矮房 ,白牆黑瓦 。鑽進巷子裡 ,未到人潮聚集的地方 ,路邊已經開始出現黑色矮牆環繞的武士住宅 。
將軍築起城郭天守 ,會以此據點為中心向外拓展 ,大名 、武士 、平民 、商人進駐 ,發展出一個新興的市鎮 ,也就是 「城下町」 。官階愈高的武士 ,宅邸愈靠近中心──這是當然的嘛 。
角館的武家屋敷群是全日本保留最完整的城下町──這不是我說的 ,而是所有角館旅遊網站 、書籍資訊都這樣推崇的 。
角館在戰國時代是蘆澤氏的領地 ,關原之戰後易主到蘆名氏名下 。角館城 ,或稱小松山城在江戶幕府 「一國一城令」 的法令下被廢除了 。昔日的角館城 ,如今在地圖是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林綠野 ,但是這座短命城的城下町 ,卻被保存下來 。
城在角館北側 ,對照地圖上各家宅邸的位置 ,這些武士的地位級別也就能夠略知一二了 。
也就是說 ,當我們從車站一路走向青柳家 ,幾乎就是在走當年武士入城拜見主公的同一條路 。最北側的小野崎家是上級武士宅邸代表 ,坐落國道 341 號線旁 ,一個轉角的地方 。同樣的黑色圍籬 ,白牆黑瓦 ,就外表來說不那麼 「古」 ,因為這裡在二〇〇〇年時整修過 ,現在有另外一個名字──武道館 。
從 341 號線轉進武家屋敷通 ,北面這一端幾乎沒有遊客 ,對面是停車場 ,還有兩棵盛開的櫻花樹 ,遊客從停車場出來後往往也是左轉往石黑家 、青柳家的方向走去 ,似乎不曾留意對面也是一處武士宅 ,或許也不在意 。
街道筆直 ,雖是單線道但可容納的下兩輛車相對而過的寬度 。街道左右兩側有小小的溝渠 ,緊鄰溝渠的是各家宅邸的黑色圍欄 。
繁花落盡枝頭翠綠 ,高大的枝垂櫻從各家門院裡探出矮牆 ,在街道上形成交疊不一的樹影 。開啟的門院迎來一探究竟的旅客 ,尋花蹤者眾 ,訪古意者少 。花綻花謝 ,楓紅轉綠 ,時光芢苒 ,角館的武家屋敷是時間洪流裡不變的主宰 ,我們在這一年的春天踏步而來 ,轉瞬間也成了這條時間線上的一粒砂 。
正如 《壁下觀》 主播所說: 「……進入更深更遠的歷史現場 ,直面古物真跡 ,體味與古人神接的意趣。 」
青柳家佔地極大 ,是武家屋敷群大規模經營的代表 。進入藥醫門 ,正朝門口的大屋子是母屋 ,也就是整座宅邸的中心 、主要建築物 。左側是武器庫房 ,從牆外就可以看到這棟高大的白牆建築 ,牆面斑駁 ,門鎖陳舊 。宅院中的房舍分別展示醫書 、工藝 、文獻書籍 、生活用具等等 ,正中央是一座池泉回遊式庭園 。
我們在這裡脫下鞋子 ,走上拋光的木頭地板 ,穿著襪子的腳感一如視覺的猜測──很滑 。
點一杯抹茶 ,坐看廊外寂寥不復當年的院落 。
我認為這是角館之旅畫下句點最好的方法了 。
「我想吃糰子。 」 我說 。
「妳為什麼一直在找糰子 ,妳喜歡吃糰子? 」 George 問我 。
「不喜歡啊, 」 我沒有片刻猶豫 , 「只是想吃。 」 而且需要 。我在心裡補充 。
拿著剛烤好的糰子 ,我們繼續在角館的街頭蹦跳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