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草
如果要取捨去或不去某一個地方 ,最簡單的就是二分法: 必去 (不去會不能原諒自己) 、想去 (但是沒有一定要去) 。
淺草屬於 「人太多 ,不想去」 這個類別 ,游離在上述兩者之外 ,同屬此類的還有金閣寺 。
那為什麼這次會在日本黃金週 、臺灣勞動節暨端午連假的週六上午去呢? 這個嘛 ,一來我並沒有意識這個是日本黃金週 ,也沒有覺得這是臺灣的連假 ,更加沒有注意到那天是星期六 。
為什麼會沒有注意到呢? 這個嘛 ,大概是腦子抽風又心不在焉且剛好住在淺草旁邊吧 。不過追根究柢還不是阿公說你們要去雷門啊 ,淺草很好玩喔 。既然都住在淺草了 ,阿公又叨唸了幾回 ,那就去拍一張照片回來給阿公看 ,算是任務完成好了 。
這麼一個閃神就落入無窮人潮的 、沒有新鮮空氣的 、萬劫不復的 、炎熱擁擠的斷腿沮喪淺草行 。
我們住在墨田區 ,精確一點說是住在隅田川旁 、Asahi 啤酒總部的對面 。距離淺草不過一橋之隔 ,走路五分鐘就到了 。就是被這樣的地利之便給矇了 ,在星期六上午拉著回程的行李踏進人潮 。
避開雷門通 ,從淺草二丁目轉進仲見世 。前方盡頭是淺草寺 ,後方盡頭是雷門 ,但是向前 、往後我都只看到一顆顆湧動的頭顱 ,與我順向的 ,還有逆向的 。通道兩邊是攤販店鋪 ,家家戶戶都掛著朝陽國旗與紅燈籠 ,清一色白底黑字壓克力招牌 。彷彿來到廟口夜市 ,被人潮推著向前走 ,不時有遊客停在舖子前 。
穿過仁王門 ,撥開香火煙霧 ,我終於得以看見千年淺草寺真跡 。
淺草是有將近一千四百年的歷史 ,若將它視為 「愚蠢的觀光客才會去的地方」 而多加輕視 ,可謂極不公平 ,縱使我一度也落入這樣的偏見 。這座寺院的歷史 ,可以回溯到飛鳥時代 ,推古天皇在位時 ,那是公元六二八年 。
推古天皇是日本第一位女皇 ,是聖德太子的姑姑 。聖德太子在大阪 、京都 、奈良建立七大佛寺 ,其中包含日本最古老的官寺──四天王寺 。
不過淺草寺與聖德太子無關 ,與推古天皇也是沒有關連的 ,只是是在她在位最後一年所創建 。
淺草寺的本堂高二十九 .四公尺 ,大約有五分之三是灰色的屋頂 ,罩在建物主體上向左右延伸 ,好似戴了一頂高大的變形禮帽 。真朱色梁柱 、斗栱 ,樑下掛著一只大紅燈籠 ,直徑有四點五公尺 ,比雷門 、仁王門的燈籠都大上許多 。殿內高九 .四公尺 ,正前方匾額 「施無畏」 ,出自江戶儒者深見玄岱之筆 。
天花板上長約六 .四公尺 ,寬四 .九公尺的三幅巨型畫作 ,並排延伸幾乎整座大殿 。中央一隻青龍從赭色雲霧穿出 ,爪裡握著一顆白色圓珠; 左右兩邊各是一名手持蓮花 ,衣帶飛揚的天女 ,眉目端正祥和 ,面向中央 。
我抬著脖子呆立在大殿內 ,青龍挾著雷霆萬鈞的氣勢與兩側慈眉善目的天女形成有趣的對比 。若要說是什麼共通點讓這三者並存 ,或許皆有 「守護」 之意 。青龍正如仁王面目猙獰凶惡 ,是為遏阻對佛不敬之人 ,而天女和善是為撫平眾生心靈 。
來到本堂西側 ,往集金箱投入一百円 ,抽了一支 「半吉」 的籤 。不好也不壞 ,正如同我現在的狀態 ,不上也不下 。將觀音籤收了起來 ,笑了笑我們頭也不回地離開淺草寺本殿 。
在觀光人潮的衝擊之下 ,George 與我早已和其他四位旅伴走散了 。我們挑著人少的地方 ,買一杯色素冰邊吃邊往雷門走 。巷子裡彷若是另一個世界 ,悠閒自在且安靜 ,幾乎與普通住宅區無異 。藍色遮雨棚上寫著 「レコー ド」 ,店面外牆貼滿卡拉OK會出現的歌手海報 ,狹小的店門僅能容許兩人側身通過 。
太陽沒有把我曬暈 ,這家店的存在讓我暈頭了 。
「快到了吧, 」 我心想等一下到了雷門要速戰速決 , 「人開始變多了。 」
銀座線及都營淺草線兩條鐵路的淺草站 ,與雷門僅一條馬路之隔 。本就人滿為患的雷門 ,更因為緊鄰地鐵站而舉步維艱 ,甚至我想離開人行道過馬路到對面 ,都走不出去 。那只地標性的大紅燈籠 ,面對雷門通的那一面寫著 「雷門」 ,另一面則是 「風雷神門」 。朝外那側 ,還奉有風雷二神 ,這是從鐮倉時代保留至今的傳統 ,以祭拜風神 、雷神祈求風調雨順 、五榖豐收 。
有趣的是 ,因為詩歌的格律限制 ,江戶時代一首將 「風雷神門」 寫作 「風の神雷門」 的創作 ,反倒使 「雷門」 之名更廣為人知 。
皺著眉頭 ,一股熊熊怒火竄了上來 ,不明所以地想對眼下觸及的所有人事發難 。我一言不發 。好不容易離開人潮滿到街上的雷門 ,George 與我狼狽地逃離 ,逃進都營淺草線淺草站的其他出口 。
「再也不來了。 」 我咬牙切齒暗暗發誓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