費城是美國獨立戰爭時重要的據點
,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的起草及簽署都在這座城市
,也因此整座城市既有現代建設
,卻隨處都能感受到歷史的氛圍
。
費城人
Phillies
的戰績在
MLB
並不突出
,我對這支球隊及其球場也沒有抱持太大的希望或期待
,因為這場比賽我是以客場球迷身分造訪的
,也是我的
bucket list
中很重要的一項
: 膜拜鈴木一朗
。
Citizens Bank Park
是地鐵最後一站
,出站後步行五分鐘左右就可以抵達球場
。這場比賽是週日午場
,主場還辦了活動
——祖父母日
,因此一路上看到許多年紀相當大的長輩跟家人一起來看球
。
這個場面其實頗動人的
,我們的球場似乎都是年輕的人
,我不是説
「年輕人
」 ,是相較
grand
字輩的人來說的年輕的人
。收看大聯盟轉播的時候
,尤其是
2016
小熊的那幾場冠軍賽
,幾乎每一場導播都會
take
到穿著球衣頭髮花白的老球迷
,我想這又一次驗證我所謂的
,棒球之於他們不只是精神糧食
,已經是他們的生活了
。
這場比賽我坐在右外野
,因為我原本想著也許會遇到陳偉殷先發
,這樣我離他的正面近一點
,但這天的先發投手是
Cashner
和
Asher
。我的位子是右外野搖滾區
,第二排且球場座位設計讓球迷的視線幾乎與外野手同樣那麼低
,近距離看著
Ozuna
,心理有一點激動但又惋惜怎麼不是
Stanton
或
Ichiro
。
一手啤酒一手爆米花
,穿著短褲完完全全曝曬在午間的太陽下
(因為是搖滾區
,所以沒有看臺陰影可以遮陽
) ,這是我最融入美國生活的時刻吧
。
如果說我在前兩場的比賽為球迷進場的熱情所震撼
,那麼這一場比賽我被溫馨的家庭所包圍了
。前面坐著一對年輕夫妻
,帶著應該不到一歲的女兒來看球
; 隔壁坐著一個家庭
,兒子拿著手套一邊分析戰術給媽媽聽
,一邊跟家人討論球員的狀況跟他認為未來的展望是什麼
,這小男孩看起來不過
10
幾歲應該不滿
15
歲的
,分析的頭頭是道
,老成的像是看了二十年球一樣
。
比賽到了中後半段
,環顧全場看著感覺不到半滿的座位區
,我説
: 「這場球迷好少
,你覺得有多少人
? 」 (前面兩場比賽分別有三萬二及三萬七人進場
)
「大概幾千
,應該沒有破萬吧
。 」
那天晚上
,中華職棒
Lamigo
主場+賽季最後一場週末主場+鋒哥隱退儀式
,媒體報導總共有
20,052
人進場
,是中職史上最高紀錄
; 我在費城的這一場比賽
,有
20,059
位觀眾
。
坐在飯店的房間裡
,我失神的看著手機
。
這場比賽
,我繞了半個球場到左外野
,傻傻看著
Ichiro
,心理在
bucket list
打上勾勾
。
Photograph by iPhone 6s, edited by SnapSeed and Over
Miami Marlins – Philadelphia Phillies @ Citizens Bank Park, Philadelphia, United States, September 20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