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流之式

健康生活流式

任何基於時間、有意識的自我追蹤、幫助記憶的記錄最終形成的龐大數據,都可以稱之為生活流,例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的影音文字等。寫日記、用傻瓜相機拍照,是我們進入這麼全面數位化之前的生活流形式。

社群網站的Timeline,讓我們的「流」交集會合,說穿了就是炫耀而已,那可以稱之為是「世界流」。

我們每天都在生成自己的生活流,每天都活在世界流。

我是一個懶散的人,雖然自認是頗有自制力,可是這種能力並沒有發揮在「按時記錄」上。擁有智慧型手機之前,我從來沒有好好記錄過自己生理期的週期。往往是只記錄第一天,或是好不容易有一個月,記錄了那一次的週期,下一次的記錄就是三個月以後。堪稱一天捕魚,六天曬網的典範。

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之後,我開始記帳記週期,但是始終沒有找到順手的APP。也沒有持之以恆。這幾年跌跌撞撞,撇開炫耀成分最高的社群媒體──IG、Twitter和Snapchat等,我發現自己也使用了不少,能夠生成生活流的APP,並且以健康類型居多。

iOS Health其實是一個好東西,它在我沒有意識的情形下,很忠誠地記錄每日步數及睡眠時間。不知不覺,我開始仰賴Health生成的生活流,美中不足的,是它沒有辦法計算我每日消耗能量。

Apple Watch問世的時候,有人笑說我為什麼要一個機器動不動就提醒我,你的大屁股要把椅子壓壞了,快站起來吧死胖子(嗯,這比較像是激進派Carrot會說的);或是說我並不需要一支手錶跟我說你現在心跳過快,不准喝酒了云云。表哥年中來臺北的時候,左手腕上戴了一支Apple Watch。他說前一陣子他生病,躺在床上迷迷糊糊,不時被手錶的震動吵醒。

一下子說你都沒有動,你還活著嗎;一下子說你心跳過快,你還好嗎?

我聽了又好氣又好笑,覺得那個當下我人都半昏迷了,能不能別吵啊。如果是我,大概會拼著一口氣,把手錶拔下來丟在床腳。

一開始,我也曾經有過「我不需要一個囉嗦嘮叨的手錶在旁邊叫我做這個、做那個」的想法。想要買Apple Watch,也是想著去跑步的話,終於不用再背一支手機在手臂上,「不行,手錶必須跟著手機,要不然只是一支普通的手錶。」George冷冷地說。

「那就是我手機放在包包或口袋的時候,有訊息進來我不用一直拿著手機啊。看一下手錶就可以了,這樣也很好啊!」這句辯解同樣換來冷冷的一瞥。其實我自己也覺得,如果只是這樣,好像不需要花大把鈔票哪。

最近開始使用幾個健康相關的APP,我才又開始思考是不是要入手一支Apple Watch。不過,沒有手錶也有沒有手錶的生活流「流式」,說到底,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需要一支Apple Watch。


我現在使用六個APP來收集每日的生活數據,包含步數、基礎代謝、攝取營養成分及熱量、運動消耗。這些資料大多可以彙整到iOS內建的Health,花花綠綠的圖表數據,整齊又到位的時候,是相當賞心悅目又有成就感的。

Gamification很多時候對我無效,但是這種不需要勉強拼死拼活,就可以達標或是得出好看的圖表,我卻意外地很欣賞。

Fitbit:追蹤步數、距離、基礎代謝及每日飲水量

Fitbit可以用社群帳號登入,呼朋引伴,累積步數排行,每週歸零刷新。他們有自家手環、手錶,也可以直接利用手機蒐集數據。如果是要計算步數,手機上的Health可以做到,Fitbit多了一個計算基礎代謝的功能。

APP裡也可以記錄每餐攝取、選擇他們提供的運動項目來鍛鍊。但是Fitbit的食物資料庫,沒有Fat Secret好用。Fitbit的特性在於親友之間,微妙的競爭心理和爭取徽章的獎勵模式。好吧,其實我並不在意徽章。

只是可以看到好友名單裡,誰這個禮拜偷懶沒走路,誰的步數衝高鐵腿,或是問問步數突然標高的友人,是不是把手機綁在小狗身上。還可以嘲笑那些不走路的人,點兩下就可以傳送一張咧嘴大笑的表情圖案過去。這點挺有趣的,不過我通常是被笑的那一個。

但是Fitbit的資料沒有辦法跟Health連結,卻可以跟Fat Secret連結,而Fat Secret可以同步到Health。

Fat Secret:記錄每餐熱量及營養成分攝取

如果是連鎖商店的包裝食品,或速食店的餐點,大多已經內建在Fat Secret裡了。如果輸入的食物,搜尋無果,可以根據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,自行輸入。我在這個APP上花了最多的心力,樂此不疲。

每一次準備食材的同時,我會拿捏份量,秤其重並輸入Fat Secret。當然調味用黑胡椒或橄欖油、油醋都不能偷懶不計。我因此去IKEA買了一個電子秤、量杯量匙。我要計較的,並不完全是熱量卡路里。而是這一餐的營養成分有沒有均衡。

不記得課本裡寫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質的建議攝取比例也沒有關係。Fat Secret已經內建好,三種營養成分的黃金比例是5:3:2。這個APP會根據你輸入的身高體重、活動量(久坐不動、運動量高低)、目標(維持體重、增重或減重),給出一個每日攝取熱量的建議數字。

這個APP並不是在警告你,垃圾食物不能吃。相反地,這是在變相地說,正餐要吃,垃圾食物也要吃,吃多吃少,調控得好,一樣可以達到目標。

我可能上午怒吃一大塊高脂肪、高碳水化合物的起司蛋糕,那麼晚餐我就得找高蛋白質的食物來均衡這一天的營養攝取,並且控制在熱量上限之內。

所以我現在知道,蔬菜裡,花椰菜很好,因為蛋白質比例比其他綠色蔬菜高。三種營養成分中,蛋白質是最難補的,不是多吃肉就可以補蛋白質,很有可能同時補進過量脂肪。想補碳水化合物,吃香蕉就對了,還可以同時補進鉀。

雖然我一直以來都維持著差不多的體重,但是我攝取的營養成分一向不均衡。執行這個APP一個月之後,偶爾有正負百分之一的比例失調,可是那也近乎黃金比例。我吃進肚子的食材種類比往日多出幾倍,零食可能也吃得更多,只是每一次吃的量減少。

體重沒有增加,身體也不會時不時感到沉重疲乏。

有些找不到營養成分的原食,我就去衛福部製作的營養成分搜尋,再輸入到Fat Secret。總之,我很強烈地要求自己不可以僥倖,不可以因小而不計。

Nike Run Club:出外跑步必備良伴

如其名,跑步的時候就把它打開來用吧。可是天氣太熱、下雨的日子,還有不想出門的日子,怎麼辦?我就會用Training來自主訓練。

Nike Training:制定每週訓練菜單,加強核心肌群

我的目標並不是要減重,也不是要增重。但是眼看著代謝能力下降,摸著愈來愈柔軟的肚子和下盤,我深深領悟:不能再這樣下去了。

於是這個跟Nike Run Club一起下載、卻大概一年沒有打開過的APP終於派上用場。不跑步的日子,我穿了球鞋,在房間地板上鋪了張瑜珈墊,開始我的鍛鍊。

Nike提供的菜單,當然是依照每個人的需求而異。有器材無器材、每週預計鍛鍊幾天,每次多長時間、鍛鍊的目的是強度還是耐力等等。

一個菜單為期一個月,結束之後可以選擇進階或是重複同樣的鍛鍊強度。我追求的是緊實嘛,人胖不可恥,肉鬆最可畏。而且做人要高瞻,防患於未然。我給自己的菜單都是以伸展為主的,但是每週至少有一次會有比較強烈的核心肌群及心肺功能鍛鍊。

一期下來,我發現原本做完會死在瑜珈墊上的鍛鍊,進步到只要坐在墊子上在多做一些拉筋收操,調整一下呼吸就可以了。我終於不用死在瑜珈墊上了!也不再擔心腿軟,幾度差點從樓梯滾下去。

不過我也還沒做好準備進入進階鍛鍊,先這樣就好吧。

Mi Fit:身體狀態評量分析

這是赤裸裸檢視你身體的分析。

Mi Fit要搭配小米體脂計,小米會給你的身體一個整體分數,以及BMI、體脂肪率、內臟脂肪率、肌肉質量、骨質、身體含水量等數據。最後一項也是最殘酷的,體態類型。

體態有九種,橫軸為肌肉比例,縱軸為體脂肪比例,九宮格分類,由皮包骨到壯漢。

這可比單純的體重計更好玩,也更殘酷。體脂肪過高了嗎?你以為自己看不到肥肉就是瘦嗎,看不到的地方如果堆積了很多脂肪,那也是胖。你可能是九宮格裡的肥胖!胖子!

Clue:記錄生理週期

Clue跟上述的五個APP比較沒有關係,卻是我使用最久的一個Lifestreaming APP。除了記錄週期,甚至可以細部記錄出血量、子宮頸液、排便、消化力、疼痛程度、皮膚、頭髮、食慾、體溫、情緒、睡眠、體力、性行為、運動,以及醫藥類如IUD、藥物、避孕藥、避孕環等。

Clue內建的資料庫相當強大,當我提供的資料愈多愈詳細,Clue回饋給我的預測就更準確。他們現在還有針對使用者提供的訊息,製作長篇的個人報告。當然那就是付費的服務了。

這個APP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是可以跟朋友分享自己的週期狀況。至於為什麼要有這個功能,有需要的人就會用到了。


我與身邊的幾位朋友,進行飲食和運動控管已經一個月,積極而且確實執行的,大多收到與目標一致的成果:減掉幾公斤。有的人看我們這樣,吃個東西都要費時秤重,可能會出言調侃。

「哎唷不用秤啦,幹什麼要秤。」

「哎唷,妳是要增胖,為什麼要秤。」

「哎唷,妳要多吃啊。」

當我解釋過這個行為,不是以減重為目標,卻還是收到冷言冷語的時候,我也只好在心理拍桌說一句「拎周罵爽秤不行嗎?」然後附上一個白眼,繼續專注地秤重記錄。

其實外食族或許更需要這樣的計較,因為外食很難達到低鈉少油,也許一頓飯就會衝破一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。執行這個計畫之後,我才知道,「隨便吃個水餃」的水餃,一點也不隨便,它們跟鍋貼一樣,十顆可能就將近七百大卡,這還是不含醬料的數字。一碗牛肉麵的鈉含量,可能高達三千毫克,比每日攝取量的極限還多出六百毫克。

麥當勞的大薯,一份就四百多大卡,相當於我正常一餐所攝取的熱量。然而營養成分卻言種失調。倒不是說麥當勞就不好,他們提供很便宜快速的能量。只是吃完麥當勞,記得開始調配下一餐該怎麼均衡就好。

嗯,地瓜也很好的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