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長年住在臺北的人 ,能夠享受到的現場運動賽事不外乎棒球 、籃球 ,近年則添加一項足球 。追著籃球比賽的生活隨著 CBA 關門 ,短暫快速燦爛地 ,與小學生活一起被埋藏在裕隆恐龍的宿舍舊址 。
追逐中華職棒 ,幾乎是我從出生到十九歲這段歲月的生活重心 。我和哥哥一起收集過棒球卡 ,和父親母親及哥哥一起去過臺北球場 。那年簽賭案爆發 ,我第一次知道 ,原來心會碎 ,肉會痛; 那不是夢 ,是人生 。
幾年後 ,在沉悶的教室裡 ,與同學叫囂究竟是統一獅還是興農牛會拿冠軍 ,我說興農牛啊 ,不記得為什麼這麼說了 ,G7 那一戰 ,我的眼光黏著張家浩 、張建銘 ,看這隻當年超級大爛隊拿到總冠軍 。下一個球季 ,中華職棒回到我的生活 ,再度佔據我下課後的大半時光 。
十八歲那一年 ,晚自習結束後回家第一件事情 ,總是打開電視 ,希冀可以看到九局下半的最後三個出局數 ,贏也好 ,輸也好 ,我只祈求乏味的這一年 ,棒球不要離開我 。晚上九點半 ,我看了無數個片尾 Highlight ,還有鄭景益的逆轉滿貫炮 。
棒球二度回歸的日子裡 ,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誠泰 Cobras 身上 ,看著三本柱長大 ,全隊一起寫下七月不敗神話 ,可是關鍵的一戰還是會吃彆 。送走了我們很愛的洋將 ,在球場的巨大布條上 ,我也留下我的不捨及祝福; 想起主審丟給投手的球 ,卻丟到陳克帆頭上 ,還是會笑 。
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,我們都知道 。我哭著發誓再也不看棒球了 。
背叛一次就夠了 ,第二次實在太多 。
可是發誓歸發誓 ,抹了抹眼淚我還是帶著家當追南逐北 ,在還沒有義大犀牛的幾年裡 ,我成為統一獅球迷 ,因為嘟嘟的生日跟我同一天 。後來興農牛改名義大犀牛 ,我戀舊地被徐總拐去支持犀牛 。
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,我們都知道 。我哭著等著第一座總冠軍 ,但是我的支持舊好像魔咒一樣 ,那年犀牛跟紅雀雙雙在冠軍賽失利 。
後來我穿著橘色球衣在鑽石席 ,看了一場我的中職 Dream
match ,義大對統一 ,希克先發 。入境隨俗嘛 ,只好穿著我第二喜歡的球隊球衣 ,支持第一喜歡的球隊 。
那是我看的最後一場中職現場比賽 ,或許也會是人生最後一場中職 LIVE 。苦澀的情緒始終在我的心臟胸口揮之不去 ,轉播權之爭成為最後一根無情的稻草 。我與臺灣的棒球分道揚鑣 ,連國際賽也意興闌珊 。
那些年那些主播還有球評的聲音陪伴 ,我度過了 「沒有緯來 ,萬萬不能」 的緯來歲月 。
拜 ESPN 體育 ,也就是現在的 FOX 體育之賜 ,好質量的 MLB 直播輕易地回歸 。或許還得感謝王建民 ,從週末早晨到現在一天至少一場直播 。洋基成為我最熟悉的球隊 ,卻從來不是我鐵心支持的球隊 。
我說的好質量是指中文轉播團隊的好質量 。
小時候我常常在腦中 ,跟自己玩配對遊戲 。想一個地名 ,接出當地球隊的隊名 。一來一往自個兒玩得不亦樂乎 。翻出這份深埋在記憶角落的匣子 ,跟王建民風潮一起回歸 MLB 。某一次例行賽 ,看到已經成名的 Kershaw 被打爆 ,同時又驚艷於他無與倫比的曲球 ,一看驚心 ,再看傾心 ,從此願為道奇隊球迷 。
但是縱觀我這一輩子到目前為止的生活 ,我竟從未擁有過任何一樣與道奇有關的商品 。唯一承的情 ,大約也只能說 「我去過 LA。 」
小時候戴過紅雀 、水手 、馬林魚的帽子 ,我至今仍不明白為什麼二十多年前家裡會出現這三隻球隊的帽子 。那是還有小鳥在帽子上 、馬林魚還叫做佛羅里達馬林魚 ,球隊主色調是高調異常的藍綠色的時代 。
關於棒球 ,似乎是身為一個住在臺灣的人 ,與身俱來 、從骨血裡分割不開的快意情仇 。雖然我始終記不得右投手的球往右打者內角竄 ,是叫做伸卡還是叫做滑球 ,反正不是曲球的 ,就是直球或變化球 ,明明曲球也屬於變化球之一 。
在 LA 的時候 ,碰上的是 NBA 球季 ,棒球休兵中; 在 NY 的時候 ,砸了幾百塊看了四場比賽 ,包含基襪 、大都會 ,把馬林魚和道奇也一併給看了 ,雖然沒有遇上陳偉殷先發 ,可是見到了鈴木一朗 ,那天他替補守了左外野 ,我從右外野的位子巴巴地跑到對面 ,把那個維持良好的體態刻在眼底心裡 ,偷偷抹了抹眼角 ,覺得此身無憾 。
我沒有從這四座球場的 Gift
Shop 帶走任何一樣紀念品 ,噢 ,除了在費城主場的祖父母日 ,入場時 ,得到一件送的最小 size 但還是太大的短袖 T-Shirt 。我知道這些紀念品 ,終究會成為壓箱底 ,但是那四場比賽的時刻須臾 ,會像我與自己玩的配對遊戲 ,在腦細胞死光光之前 ,一直一直跟隨著我的 。
在亞洲 ,日本職棒說自己第二 ,當沒有人敢說第一 。但是我對日職卻一點也不通 ,誰是太平洋聯盟 ,誰是中央聯盟說不清 ,養樂多是那個地方的球隊 ,是不是還有一個燕子 ,總是渾渾噩噩不明不白 。
除了豪門知名隊伍 ,跟著旅日球員 ,前前後後倒也摸了個八九不離十 。只是養樂多 、燕子總是被我分成兩家看待 。
這一年日本職棒開幕賽前 ,我們買到讀賣巨人主場熱身賽門票 ,暨 MLB 之後 ,我再一次走進棒球世界的至高殿堂 。
春天驚蟄 ,萬物復甦 。然早春氣候不比晚娘少變 ,今天豔陽高照 ,夜裡氣溫驟降 ,一場大雪月下銀色霜華 。球賽這一天 ,水氣飽滿 ,雨點打在皮膚上把關節都給凍著了 。我因此有幸看到關上屋頂的東京巨蛋 ,身著黑色 MA1 ,場內暖氣放送 , 「不如還是打開屋頂唄。 」 我想著 。
來作客的是黑色球衣的羅德 ,他們的啦啦隊集中在中左外野側 ,全員著黑色球衣 ,自帶樂器加油器具 ,腳踩彈簧唱跳了整場比賽 。他們的歌聲洪亮 ,威武──真的威武 。我遠在一壘側 ,看了整場阿部慎之助屁股的大好位置 ,也聽得清清楚楚 。中華職棒的應援模式應承襲自日本 ,敲鑼打鼓 ,揮旗跳舞 。從 「便當便當 ,揮棒落空」 到後來每個球員各自擁有專屬音樂 、加油聲 ,Lucky
7 要唱的歌 ,還有球隊在領先時 、落後時都有不同的應援包 。
我們從來不走揮毛巾那種路線 。
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應援方式已經足以憾天動地 ,把外籍選手外籍球迷嚇到吃手指 。那是因為我沒有聽過日本人應援團 。
正宗野球應援 ,跳得你心尖都在抖 ,唱得你魂魄都激昂 。
讓你忍不住想要臨陣倒戈去敵營 。
想了想 ,我們沒有倒戈 ,三局結束後去買了一條陽岱鋼應援毛巾及阿部慎之助的加油棒 。 (因為三局的時候把爆米花和啤酒吃完了 ,手才空出來。 )
趁著攻守交替的時間 ,我觀察著周圍的球迷 ,非日籍觀光客比例不少 ,也許 「到巨蛋看棒球」 是不少人 Bucket
List 的事項 。
這裡跟美國職棒最大的不同 ,應該在機動的工作人員 ,特別指的是穿梭於觀眾席的啤酒零食叫賣 。美式風格幽默多變 ,日式風格當走萌甜可愛 。日本年輕女孩特有的甜美 ,將寬鬆的球服穿得活力又可愛 ,頭上戴了一頂同色系棒球帽 ,帽簷往上 ,帽子只蓋住了後腦杓 。這頂帽子在女孩身上成了搭配得宜的飾品 。女孩子背著裝滿生啤酒的包包 ,在走道間上下穿行 。我們招了招手 ,女孩子笑意盈盈 ,左手拿出啤酒杯 ,右手持噴嘴往杯中注入金黃色的生啤酒 。
場外天色陰翳 ,霧雨濛濛 ,東京巨蛋白色主體顯得異常清冷 ,然而人頭湧湧摩肩接踵 ,另有一股活力生氣 。場外撐起建築的柱子上 ,覆上巨人球員的巨型海報 ,白底黑色斜體黑體字 ,球員身穿主場白色球服 ,宛如戰士於陣前一字排開 ,萬民翹首仰望 。
他們確實是戰士 。
鑑於對日職球員之不熟悉 ,隊上唯二能喊出名字的 ,是阿部慎之助及陽岱鋼 ,前者沒有意外地先發上場 ,後者則是在我們來日本之前 ,就已經知道他在傷兵名單不可能出現在場上 。這是日職初體驗 ,唯一的遺憾 。
東京巨蛋作為棒球賽事場地時 ,可以容納四萬六千人 ,當天目測 ,無虛席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