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阪
第一夜及最後一夜
「吃但馬屋。 」 第兩千三百次在我腦中播放 。到但馬屋的時候 ,店門口還擺了 「準備中」 的牌子 ,原以為即使差一分五點 ,店家應該也會讓我們在門口等待 。沒想到我們竟被放行進去包廂 。
走道的頂光微弱 ,走道上放著黑色邊框的手提燈 ,燈光從白色的燈罩散發出淡淡的光暈 。粗獷 、似未多加雕琢的地板鋪面 ,配上大量木造裝潢 ,沒有燒肉店的吵雜煙硝 。走道兩邊有數道木頭拉門 ,門後是包廂座位 。這裡的座位都是包廂式的 。
第一眼初見 ,還以為這裡是以牛料理為主的創意料理 。並沒有想到 ,會是可以大口吃肉 、大口喝酒的地方 。
推門走進包廂 ,門邊有一個小型工作檯 ,金色的生啤酒壓嘴 ,在微弱的光線下閃閃發光 。壓嘴的旁邊有一臺電子螢幕 ,顯示用量及金額 。壓嘴上掛著一個金屬牌子 ,這裡的生啤酒是 Asahi
Premium 。
我們脫下鞋子 ,將外套掛上衣架 ,包包放進背後的衣櫥關起門 ,圍著方桌從容坐下 。桌子的中央是方形的烤盤 ,烤盤凹下的深度比我看過的燒烤店的烤盤還深些 ,垂直烤盤的那個深度 ,藏著吸煙設備 。天花板沒有垂下一臺轟隆隆的吸煙機 ,視線沒有受阻 ,我很喜歡這樣的空間 。
烤盤在桌面上 ,以黑色大理石為邊 ,形成一個微高的凸面 。侍者送上菜單 ,一本加一板子 。厚重的長方形木板上 ,貼了一張白紙 ,手寫書法字寫得揮灑恣意 ,左下角蓋了一個紅色印泥戳章 ,這是限時限定的特別版菜單 。
秉持燒肉店點餐原則 ,加上彼此憋腳的日文 、英文溝通 ,我們還算順利地完成點餐 。每個人的面前 ,都有一組石板餐盤 、杯墊 、侘び寂び茶杯 、筷架和筷子 。餐盤是長方形的 ,右上角有兩個拱型凹槽 ,放了兩種醬料 。杯墊上同樣有好看的書法字 ,假名相連 ,除了漢字 ,我實在看不懂 。
侍者再度進門的時候 ,送上啤酒和前菜 ,為這場屬於我們八個人的關西夜宴正式拉開序幕 。
我們的前菜 ,有泡菜蘿蔔小黃瓜 、生牛肉佐芝麻葉 、涼拌豆芽菜 、蓮藕 、香菇和切絲的大根及紅蘿蔔 。這些都是稱職的前菜 ,微微的辣度恰好打開了我們的食慾 ,八個人平分的份量 ,略少 ,無形之中助長了我想要一口接一口的慾望 。這種 「還想……」 的念頭不斷擾動我的思緒 ,不知不覺迎來了宴饗的主角 。
黑色的陶盤鋪上淺棕色竹籬 、深綠色檜葉 ,薄切的肉片放在竹籬上 ,厚切肉塊放在綠色的葉子上 。小小的竹製ザル裡有三塊沙朗角切 ,還有用深綠色竹葉捲起來 ,已經調味好的脂つきみの ,旁邊再擺上綠皮黃肉的南瓜及紫皮黃肉地瓜切片 。
紅色的牛肉上有如蛛網分布的均勻油花 ,黑白赤黃翠 ,愈發烘托出肉品的鮮嫩油滑 。
這一盤綜合肉盤的肉有:
- 熟成かぶり: 肋眼心四周的肉 ,是帶有油脂的瘦肉 。
- 熟成カルビ: 通常是個肋骨附近的肉 。
- 熟成サー ロイン角切: 就是沙朗 、紐約客 ,肥肥的油脂豐富 。
- 熟成霜降
- 脂つきみの
- 特選えり: 橫隔膜旁邊的肉 。
但馬屋的熟成牛是乾式熟成 ,耗時五十天 。乾式熟成跟溼式熟成的差別 ,在空間時間和費用上來說 ,就像是咖啡豆日曬或水洗 。乾式需要寬敞的空間 ,將牛肉個別放置 ,嚴密監控溫度和溼度 ,這一放下去至少就是半個月 ,通常是十五至二十八天 。溼式熟成法則是把肉密封在真空包裝裡 ,只需要四至十天就可以完成 。
那吃起來會有差別嗎? 有的 ,真的是有的 。乾式熟成的牛肉通常只出現在強調熟成肉的專賣店 ,一般我們吃到的牛肉 、超市裡買到的真空包裝 ,大多是溼式熟成 。溼式熟成的肉也有好吃的 ,當然有 。可是如果在餐廳裡 ,吃過乾式熟成的牛肉 ,很明顯可以區分出乾式熟成牛肉在 Tender 和風味上有所不同 。
大大地不同 。
如此 ,標示 「熟成」 的那幾塊肉 ,丟上炭火上烤過之後 ,有多好吃就不言而喻了 。尤其是角切的牛肉 ,有過不好的經驗的話 ,應該會記得 ,厚厚的牛肉在嘴巴裡 ,嚼也嚼不爛 ,切也切不斷 ,吞也吞不下去 。可是熟成的角切肉 ,因為有充分時間發酵醞釀 ,肉質相當柔軟 。用筷子壓下去 ,絕對不會出現像水腫那樣凹陷不起的狀態 。一壓一彈 ,好像果凍似的抖抖彈彈 ,但是又有足夠的韌性 ,不會一切就斷成兩半 。
我們續點的肉盤 ,指定熟成沙朗 ,和熟成もも角切──也就是較瘦的腿部肉 。
隨肉盤送上的 ,還有山葵 。侍者建議我們 ,烤好的肉可以配山葵 。我沒有這樣吃過 ,但是我一向喜歡山葵 ,因此毫不猶豫聽從侍者的建議 。柔軟多汁的牛肉搭配嗆鼻的山葵 ,意外地很相合 。或許就像握壽司裡 ,有時候料理師傅會直接將適量的醬油和山葵調味好 ,放在生魚片跟飯的中間 ,適時提點出海的風味 。
完全不同於牛肉所使用到的味蕾 ,山葵的存在反而加強口腔裡 ,對柔軟的肉質的敏感度 。
侍者敲了敲門 ,送上一盅牛尾湯 。牛尾? 初聞牛尾湯 ,我有些驚愕 。 「是有一條尾巴在鍋子裡載浮載沉嗎? 」 當然是不可能的 。所謂牛尾湯 ,也就是類似排骨湯 ,只是使用的部位是牛的尾巴而已 。
經此一役 ,我還有幸與黃氏一家踏足其他燒肉店 ,只要店內有 「牛尾湯」 這個品項 ,我們都會點來嘗嘗 。可是我始終覺得 ,但馬屋的牛尾湯居榜首 ,未有誰能撼動之 。
我覺得品評牛肉的 Tender 、Flavor 很難 。我不擅長把食物的味道訴諸文字 ,也很少看到寫得好的記錄 。左思右想 ,我能寫出的 ,不過是 「好吃」 、 「很好吃」 、 「鮮嫩」 等 ,我可以把這些褒義的形容詞疊加起來 ,以顯現送入口的食物有多麼好吃 。或是給予星等 ,五星 、四星 、四 .五顆星 。
可我又覺得用這樣枯竭的筆法描述我喜歡食物是不尊重的 。但還是要嘗試一字一字堆疊 ,拼成我記憶裡對那道食物的崇拜和喜愛 。
飲盡第一杯生啤酒後 ,我和 Uncle 、弟弟分別嘗試用金色的壓嘴 ,在空空的 、杯壁上殘留一些白色的泡沫的酒杯裡 ,注入金黃色的啤酒 。 「Asahi 怎麼會這麼好喝? 」 我喝過 Asahi 啊 ,莫非這個 Premium 是比市售罐裝 Premium 更高級的 Pre-premium?
我的第一杯 「自助」 生啤酒 ,最終還是泡沫失調了 。為了雪恥 ,只好多喝幾口酒 ,多吃幾口肉 ,再興沖沖地回到金色的壓嘴前 。左手持杯與壓嘴成四十五度角 ,讓金燦燦的液體沿杯壁流入 ,隨著杯內的液體上升 ,左手緩緩調整角度 ,最後將酒杯置於壓嘴正下方 。好吧 。動作滿分 ,比例……繼續努力 。
我們的關西夜宴 ,以掃蕩一空的玻璃杯和陶盤作收 ,當然還有大大凸起的胃 。
第二夜
離開司馬遼太郎紀念館之後的計畫就是……沒有計畫 。在紀念館的咖啡店裡喝了一杯黑咖啡之後回到市區 ,決定在黑門市場下車走走逛逛 。這一天中午雖然在大阪城那兒隨便吞了兩顆又大又扎實的白飯糰 ,等同於補充了很多能量 。但走進黑門市場的人 ,但凡你不是個愛吃生食的人 ,應該都很難抵抗 「來吃生魚片」 的誘惑 。這句話裡有好多否定詞 ,總之就是來黑門市場不能不找生魚片吃 。
傍晚的市場已經準備收攤了 。在日本的第一回市場體驗讓我恨不得把所有架上的握壽司 、生魚片通通搬回飯店 。
十貫生魚片的握壽司只要一千日圓 。
什麼? 一千日圓? 十貫肥滋滋的握壽司不到臺幣三百塊 ,而且還有簡易的座位可以讓你買完在店裡即食 。考量壽司不經放所以不適合帶回去 ,又如果在這裡吃飽了回到梅田看到想吃的東西怎麼辦? 我和 G 分食了一盒魚美價廉的握壽司 ,擦了擦嘴巴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黑門市場 。從一條線的車站走到另一條線的另一個車站 ,找到紅色抽筋線地鐵返回梅田 。到 Muji
Cafe 吃了一頓 Muji Meal ,得意洋洋地因為當時臺灣尚未有 Muji
Cafe 的據點 。在大阪 ,果然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吃的 。